为规范我国全流触探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提升我国公路工程原位测试技术水平,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全流触探测试规程》(T/CHTS 10188-2025)自2025年1月31日起实施,并正式发布。该标准由安徽建筑大学蔡国军教授担任主编,来自东南大学、中交四航院、温州大学、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行业专家共同编制而成。

图1 《全流触探测试规程》T/CHTS 10188-2025
《全流触探测试规程》涵盖8章及1个附录,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设备要求、作业方式与要求、探头标定、现场测试流程、数据记录与处理等,系统构建了全流触探技术的标准化操作体系。全流触探测试是基于传统静力触探试验(CPT)创新升级,将传统圆锥形探头替换为T形(T-bar)或球形(Ball)探头,通过全流机制实现土体贯入阻力的高精度连续测量。相较于传统方法,全流触探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规避上覆土压力干扰、受土体刚度和各向异性影响小、支持循环测试等优点,弥补了传统原位测试方法在饱和软土测试中的精度不足问题。该标准的实施将为公路、水利、港口等工程的勘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助力软土工程与灾害防控的科技进步。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项目资助下,岩土工程原位测试与智能地下探测研究团队系统开展全流触探测试理论分析、设备研发与工程应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编制团队基于长期的系统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揭示了全流触探测技术的贯入机理,自主研发了球形和T形全流触探仪及配套测试系统,基于贯入测试中土体完全绕流机理,实现了全流触探测试对土体原状不排水强度、重塑不排水强度和灵敏度沿深度方向上的连续参数解译,扩展了全流触探测试技术在固定式、浮动式和海床式等水上作业方式的应用范围。

图2 全流触探测试理论分析、设备研发与成果应用

图3 全流触探测试技术测试结果与典型工程应用
规程编制历时两年半,经过工作大纲评审、征求意见稿、总校稿审查等环节,凝聚了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工程单位的智慧。编制组特别感谢李华、王栋、吴立坚、刘子剑、周云东、黄英豪、孙立强、张军辉、廖朝华、张国超等专家在规程审查阶段提出的宝贵意见,为全流触探技术内容的严谨性和实用性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规程的发布将推动全流触探测试技术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助力“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